【概要描述】
經過60多年的發展,我國已成為世界塑料工業生產、消費第一大國,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,塑料加工制品廣泛應用在國民經濟各個行業。2016年,塑料加工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,發展速度平穩增長,顯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和前景。
總體平穩 緩中有升
近幾年,在經濟新常態下,塑料加工業受市場倒逼作用尤其明顯,率先進行適應調整,從2016年行業運行情況看,塑料加工業回暖趨勢明顯。
經濟指標回暖。2016年1-12月,塑料加工業增加值增速8.0%,高于輕工業1.21個百分點,高于全國工業2.0個百分點,在輕工業各行業中位居前列。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2855.11億元,同比增長6.21%,占輕工行業比重為9.26%,占全國工業比重為2%。全年累計實現利潤1398.60億元,同比增長7.32%,占輕工行業比重為8.67%,占全國工業比重也為2%。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統計發布,12月份中輕塑料景氣指數為88.35,雖運行在藍色漸冷區間,但已接近綠色穩定區間底部,全年指數走勢比較平穩。
產量探底回升,產品結構優化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16年1-12月我國塑料制品累計產量為7717.19萬噸,同比增長2.66%,與2015年0.9%的產量增長率相比提高了1.8個百分點,顯示回升跡象。
塑料薄膜、日用塑料、塑料零件等子行業在2016年產銷兩旺、營收利潤大幅增長,而人造革、合成革等子行業生產下降,顯示行業正在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,調整、優化產品結構。
東部地區“穩”,西部地區“快”。2016年1-12月,東部十省市塑料制品產量4226.03萬噸(占比54.77%),同比增長4.09%,高于全國平均值2.66%,顯示東部地區塑料制品行業穩定增長,并仍然是我國塑料制品主要生產區域。其中江蘇省、河北省、福建省產量有較大提高,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0.45%,10.30%,7.67%。中部六省塑料制品產量1839.63萬噸(占比23.83%),同比增長率為0.15%。西部地區具有勞動力成本低、優惠政策多、資源豐富等優勢,在促進區域平衡發展目標下,塑料制品業正在加快發展。西部十二省區塑料制品產量1330.59萬噸(占比17.24%),同比增長率14.33%,部分省區的塑料加工業正以較快速度增長,發展勢頭迅猛。如四川省1-12月累計產量達到486.30萬噸(占全國比重6.30%),累計同比增長16.75%。貴州省1-12月累計產量達到132.77萬噸,累計同比增長67.35%。廣西壯族自治區1-12月累計產量達到208.78萬噸,累計同比增長率9.61%;東北地區有所下降。
行業發展亮點不斷閃現,產業升級突破口正在打開。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。2016年,在環保政策越來越嚴格的巨大壓力下,行業切實貫徹落實“節能降耗”工作,加快綠色、節能、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藝的發展,進一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。復合膜軟包裝行業無溶劑復合和水墨印刷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,目前無溶劑復合國內機臺數已經突破1000臺,技術創新勢頭強勁,國內首創的雙頭涂布快干型無溶劑復合機、水墨專用印刷機和國際首創的無溶劑凹印機陸續出臺,為從源頭削減VOCs提供了裝備基礎。改性塑料制品行業很多企業主動淘汰粉塵飛揚的工藝設備,投入資金更新設備,建成負壓操作、密閉輸送、布袋集塵的清潔生產線數十條,充分重視綠色環保,在生產過程中努力實現無塵化。2016年12月,聚氨酯泡沫行業獲批約1.4億美元聯合國多邊基金,XPS泡沫行業獲批約1.1億美元聯合國多邊基金,用以實施聚氨酯(PU)泡沫行業HCFC-141b淘汰計劃(第二階段)和擠出聚苯乙烯(XPS)泡沫行業HCFC淘汰計劃(第二階段),未來十年期間,這兩個行業將逐步實現HCFCs消費量的削減,并最終在2026年完成全行業HCFCs淘汰。“互聯網+”助力行業新發展。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,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塑料制品的B2C模式在2016年得到了發展。2016年4月份由獲得“中國塑料行業A級以上信用等級”的16家塑料家居用品企業作為首批成員,在上海誠信聯盟成員企業集體與阿里巴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,其品牌產品在“天貓聚劃算”、“出口優品”等電商平臺得到了更好的宣傳和推廣。2014年來,打造塑化行業的一站式B2B電商平臺紛紛誕生,為客戶提供免費撮合交易的服務,并根據撮合交易的大數據來做代售代購、物流等服務。如找塑料網、化塑匯、塑米城等。2016年5月金發科技子公司金發大商旗下的電商平臺易塑家正式上線。這類電商平臺為國內中小制品生產企業提供一站式的原料采購服務,降低企業生產成本,幫助他們提升行業競爭力。“智能制造”嘗試推廣。在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,通過改良工藝以及利用智能設備提高生產效率,以賺取更多利潤,是塑料企業智能轉型的動力。沿海地區廣東、浙江等地在轉型升級上走在行業前列,不少企業開始使用機器人。如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作為塑料制品行業“機器換人”試點,通過加大工業機器人購置獎勵,堅持補優補強,搭建“機器換人”技術交流平臺,加強人才支撐等措施,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。作為浙江省首批“機器換人”示范企業,永高公司近年來先后投入6億元,用于企業的智能化改造。塑料配線器材行業注塑機取件大部分采用機械手操作;烘料、配料、加料系統基本采用集中加料系統;后期的產品包裝作業采用全自動包裝機等等,一系列的全自動改造,將企業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創新型。
創新發展任重道遠
在經濟新常態下,塑料加工業既面臨自身結構調整的問題,也要承受關聯行業需求變化的壓力,創新發展任重道遠。
進出口量、價分化明顯,產品結構急需加快調整。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,2016年,全國塑料制品累計出口量為1761.08萬噸,同比增長6.64%,增幅提高了4個百分點,但出口額不增反降,實現579.02億美元,同比下降5.17%,為近幾年中首次下降。除了外需走弱、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原因外,也在于我國出口以中低端產品居多及2016年年初以來人民幣貶值的影響。同時,2016年塑料制品九大分類產品中,均有高端塑料制品進口,累計進口161.62萬噸,進口額175.49億美元,平均進口單價10.86美元/千克。同期平均出口單價為3.29美元/千克,平均進口單價是平均出口單價的3.3倍。說明低端產品過剩,中高端產品不足,高端產品進口依存度仍居高不下。
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大,企業生產成本控制難。由于石油煤炭價格上漲、物流運費上升、人民幣貶值等多重因素疊加,2016年塑膠原料價格大幅上漲。例如:TDI價格從3月分主流廠家商談價在11700-11800元/噸至10月TDI價格突破50000元/噸大關;PE價格從年初的7000元/噸一路上漲到10月突破每噸萬元大關;PVC現貨價格上漲了150%左右;ABS原材料價格從年初的10000元/噸左右上漲到年末14000元/噸,仍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。對企業成本造成上升,給下游相關塑料生產企業帶來很大的經營困難。
產業集中度低、創新能力不強。塑料加工業規上1.5萬家企業中,大型企業只有143家,占0.97%,中型企業1666戶,占11.28%。前十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僅3.1%,最大規模企業的主營收入不足200億元。產業集中度低,企業小而分散,專業化水平較低,引發重復建設、產能過剩、惡性競爭等突出問題。全行業創新體系不健全,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存在體制機制約束,行業企業技術科研機構缺乏前瞻性系統性,且研發投入不足,技術人才匱乏,利潤水平不高。這些突出的問題亟待通過創新驅動,不斷化解,實現突破。
把握方向 加快升級
塑料加工業屬新興制造業、基礎性產業、重要的民生產業,已被廣泛應用于農業、工業、建筑、包裝、國防尖端工業及人們日常生活等各個領域,是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的優勢產業。目前,我國雖是塑料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,但我國人均塑料消費量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,且在以塑代鋼、以塑代木等方面,存在新的市場商機,具有巨大潛力與空間。行業要正視傳統塑料材料已經不能滿足智能設備、新型塑料制品性能要求的現狀,抓住國家新材料革命的歷史機遇,推動研發性能更優越、更具市場發展前景的塑料新材料加快發展。
2017年及今后一段時間,塑料加工業要依據“塑料加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意見”和《中國制造2025》,以智能制造為抓手,緊緊圍繞“功能化、輕量化、生態化、微成型”這一技術發展方向,加快結構調整,從新材料、新技術、新裝備、新產品四個方面發力,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一是重點發展多功能、高性能材料及助劑,力爭在材料功能化、綠色化及環境友好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。加快研發各種高強度、高阻隔材料,研發生物基高分子材料,加強纖維增強材料、石墨烯、碳纖維的研究應用。嚴格落實節能減排行業規范,努力推廣清潔生產先進工藝。采用最新技術提升廢棄資源循環利用率,整體推動塑料行業環保生產。
二是加快綠色、節能、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藝和技術的開發和應用。要牢牢把握和全力推進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,切實加強設計研發投入,推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,推廣先進適用技術,著力提升工藝水平,提高科技含量,加快動能轉換,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。
三是加快塑料成型裝備的研發。要加快塑料裝備智能化、數字化改造力度,大力發展小型、超高精度、超高速和智能控制的加工設備,為智能制造、數字制造、網絡制造提供先進裝備和生產線,迎接“工業互聯網+”時代,為“新硬件時代”打好基礎。
四是緊緊圍繞高端化,加快提升中高端產品的比例。以高端化為核心,實施“三品”戰略,深化供給側改革,推動進口替代。要研究細分市場優化供給結構,滿足消費者個性化、差異化、精細化需求,努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。加快品牌培育和品牌體系建設,積極發展自主品牌,自覺維護品牌形象,努力創造有國際競爭力的“中國品牌”。
2017年作為調結構、去產能、深化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時間節點,塑料加工業要抓住行業回暖和新材料革命的重要機遇,緊緊把握結構調整方向,加快行業轉型升級。
相關文章